抓住船舶行業標準贏得主動
2012-08-26 17:22: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四、船舶行業標準建立的過程
爭奪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權,直接制定標準
20世紀末,主要發達國家認真總結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國際經濟領域競爭的經驗并認識到:在知識經濟時代,控制和爭奪重點領域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權是應對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技術標準被國際性的標準化組織承認或采納,可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甚至能決定一個行業的興衰。在這種形勢下,許多國家千方百計地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爭取主動權、發言權,并竭力在國際標準中反映本國的要求,體現本國利益。為此,歐盟制定了控制型國際標準競爭策略,美國制定了控制、爭奪型國際標準競爭策略,日本制定了爭奪型國際標準競爭策略。
跨國公司利用事實上的國際標準控制市場
事實上的國際標準指的是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標準,最初多見于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類標準也被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有實力的跨國企業憑借其技術實力,大力發展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利用知識產權形成技術壟斷和競爭優勢,迅速占領國際市場。在這種形勢下,新興國家在產業發展中更加難以獲得有利的貿易地位。
標準建立中的網絡效應
目前,在船舶行業標準的制定上,需要一定數量的成員國同意,相關法規或公約才能生效。這些規范的草案可能在很早之前就擬定了,從其提出到通過是否順利,取決于成員國的態度,而一旦被通過,大家就要遵照相應的時間節點來執行。這種規范通過之前的緩慢發展和通過之后的強制要求,形成鮮明的對比,是船舶行業標準形成中的一個特點。
考慮到整個行業實際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利益的多樣性,船舶行業的標準往往是分層次的。一個標準處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其要求的嚴格程度不同。當大多數成員國及企業機構接受或達到某一標準的某一層次要求時,也就是標準要更新或升級的時候。這一數量對標準的影響十分明顯。而當某一標準生效時,如果大部分成員國及企業機構還未達到要求或實施有困難,也會發生標準變化或延遲實施的情況。
當一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于該產品其他用戶的數量時,用經濟學家的說法,這種產品顯示出網絡外部性,或網絡效應。受強大的網絡效應影響的技術一般會面臨一個較長的引人期,緊接著是爆炸性增長。這種網絡效應,在船舶行業標準的制定、通過和實施中非常明顯。正是由于預期標準的采用會給自身帶來利益,相關方才會加人贊成和通過標準的行列;正是由于預期某項標準將被采用,其才會在實際行動中,主動采取各種措施.滿足標準的要求。
五、如何從標準中獲利
盡管有很多企業和國家成功地設立或實施了標準,但并不是每一個參與標準制定和主動實施標準的企業都會從中獲利。這涉及企業用什么方法從標準中獲利的問題。
對參與標準制定的企業而言,獲得標準所創造的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靠獨占性,即企業以對技術標準或技術細節的控制取勝。第二種是靠配套資產取勝,這種方法是指開放必要的技術細節、界面和規格,依賴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品牌等方面的優勢來獲取標準所創造的價值。隨著規范的重建,從要求控制過程轉為注重結果,使各方在應對規范要求時,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那種因某種細節成為標準或專利而鎖定市場的情況,在未來的規范應對中將會逐漸減少。船舶企業在應對標準要求時,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選定設備和系統。以開放的方式,依賴自身的優秀制造能力和品牌優勢,滿足客戶的多層次和多方面需求,將是大家從標準中獲取價值的主流方法。
具體實施標準的船舶企業,一旦選定了某種設備或系統,再進行更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為更換將導致重新購置資產。對于船舶設計和建造企業而言,更換曾經使用過的系統,將會增加設計和建造成本,并使之承擔初次使用的風險。這種鎖定效應在規范的應對中明顯存在著。當鎖定風險很小的時候,自由競爭的力量足以保證最先進的技術最終統治整個市場;當鎖定風險很大的時候,先進的技術未必能夠成為經濟上合算的技術,而技術在經濟上是否合算,不是依據純粹技術上的優勢可以判斷出來的。由于鎖定效應的存在,船舶建造者在開始選用設備和系統前,都應盡可能考慮規范實施的各個方面,以減少和避免今后有可能產生的風險。
結語
“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會眾給予安全與環保更高關注度的推動下,船舶行業的技術標準不斷變革和提升,船舶行業的標準競爭愈演愈烈。人們在為求得自身發展和利益而采取各種方法與手段改變人與自然關系的同時,也希望通過其改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保持和增強自己在競爭中的優勢。我們只有在對船舶行業標準競爭的本質、特點等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才能從標準中獲利,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